
会员
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1956年)
更新时间:2018-11-08 20:07:46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1949—1956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趋于上升态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支出也不断增加。在农户收入结构中,农副业是农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家庭手工业在副业收入中占绝大比重,除此之外,农民还利用农闲时节通过货运、出雇等手段获取收入,以贴补家庭日常所需。农产品的出售收入是农户现金收入最大来源。在农户支出结构中,尽管生活性开支占了绝大比重,生产性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生产性消费也呈逐步提高趋势。总体来看,当时农民消费具有较强的自给自足性质,小农经济与国家工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着矛盾。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国农家收支问题研究(1949~1956年)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结语 历史启示
- 第二节 合作化后农家收入变化情况及“拉牛退社”风潮
- 第一节 土改前后农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 第四章 农家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解析
- 第三节 农家收支对比分析
- 第二节 农家支出结构及其特点
- 第一节 农家收入结构
- 第三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中农家收支结构演变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古代服饰小史:从夏朝到清代的服饰演变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史。中国服饰文化从夏朝至清代的漫长发展历程,展现各朝代服饰的独特风貌与变迁轨迹。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映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工艺水平,还深刻反映了社会结构、文化交融及政治变迁。可以说,从原始社会的简单衣着到现代的新中式服饰风格,中国服饰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创新。每一次变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本书将带领读者一起探历史3.5万字 - 会员
化身万千:开放的思想史
思想史研究者关注历史与思想的相互塑造,借以理解历史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不过,名为“思想史”的这个领域在数十年中经历了相当重要的改变,不惟研究重心屡经转移,研究方法日新又新,甚至连思想史研究本身,也有化身亿万、与各专门学科融汇合流的趋势。基于以上理解,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自2019年起创设“复旦大学思想史高端论坛”,每年一度,邀集全球学人,激扬思想,旧史新研。本书汇集的是2019年12月举办的第一届历史20.6万字 - 会员
学位服的历史
本书在对学位服的起源、变革与发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英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学位服,中国古代服饰(从“深衣”到“襕衫”)、清末和民国时期以及当前的学位服。历史11.1万字 - 会员
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
本书是中西学者共同合作撰写中国基督教史的一次尝试,旨在借鉴并融合过去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过编年史和专题史两个部分,力图呈现一部可读性、准确性、跨学科性兼备的中国基督教史读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现象。21世纪的今天,当人们在一种跨文化的视野下回顾基督教自西徂东的历史时,会发现其在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调适过程,其间既有文化的碰撞与激荡,亦有挫败与不适;既有思想的交锋与历史37.9万字 - 会员
全科医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医生的职业变迁
本书将着力阐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医生职业变迁与医生职业格局的调整与变化状况,梳理维多利亚时代之前英国医生行业与全科医生出现与崛起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全科医生出于治病救人的责任使命感而推动的医疗改革对英国医生职业变迁的推动与医生职业格局的调整。重点探讨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医生职业变迁过程中,全科医生的出现、医生职业的变迁以及英国医学界医生职业格局的演变和调整给英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历史26.3万字 - 会员
机器人简史
本书追溯了美国文化中机器人观念的历史,探讨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美国人对半机械人、自动机和机器人的观念的演变。作者从跨学科的视野出发,借鉴了思想史、文学、电影和电视等资源,探讨了机器人及其衍生的装置,如何不仅在概念上相互联系,而且体现了现代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些问题,如关于男女差异、种族差异、奴隶制、共和主义、机械化、后工业主义等。历史26.5万字 - 会员
中苏(俄)银行体制演变史:从“大一统”到市场化
本书以“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为主线,比较研究了中苏(俄)银行体制演变的历史。书中首先讨论了为何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之初都选择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分析了“大一统”银行体制运行的特征,以及为何“大一统”银行体制最终难以维系的原因;接着梳理了中国“体制内”的银行体制改革与“半体制内”银行兴起的历史进程,比较了中国银行体制“渐进式”改革与苏联(俄罗斯)“激进式”改革的路径与绩效。历史13.6万字 - 会员
世俗与超越:两晋文艺精神新论
这是一个儒术不再独尊、思想多元、崇尚人的个性风神的时代。这又是一个文艺至上、艺术多姿多彩、彰显独特文艺精神的时代。世俗与超越,是其文艺精神之两极。从西晋到东晋,文人(陆机、王羲之、顾恺之……)与文艺携手穿过一往情深的一百五十多年时光,创造出久享盛誉之“晋人的美”,而品格独具的陶潜也因其对东晋文艺超越精神的平衡而得以与王羲之、顾恺之等一道成为光耀古今的文艺巨匠!历史26.1万字 技术与文明
《技术与文明》中汇集了开创性方法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也因为它阐述了一个在今天仍极具前瞻性的新颖理论:人将外部世界内化,将内心世界外化——我们在物质活动中最伟大的成功,经常是深切的精神需求与最大的理性及非理性激情的投射。因此,弄懂技术不仅是为我们的文明重新定向的第一步,还是懂得社会,进而懂得我们自己的一种手段。芒福德在审视早期现代社会的困境时表现出惊人的乐观态度。他指出导致经济、社会和环境崩坏的问历史30万字